今屆施政報告重新觸碰工廈問題,包括擬重啟工廈活化計劃,釋放更多土地資源以便工廈進行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同時政府考慮將整幢工廈改裝為過渡性房屋,以紓緩輪侯公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
重啟工廈活化計劃
施政報告交代政府正循不同方面研究利便工廈轉型並釋放土地資源,包括考慮重啓工廈活化計劃,提供誘因鼓勵舊工廈業主進行重建或整幢改裝,並探討如何為文化、藝術、創意產業以及合適的社區設施,提供合法及安全的運作空間。

此外,政府會探討如何促進舊工廈加快集合業權,包括檢視「強拍」門檻。而在顧及消防及樓宇安全的前提下,政府亦正繼續研究如何利便部分工廈改裝較低樓層作非工業用途,並檢討土地契約下「工業」及「倉庫」用途的定義和涵蓋面。
工廈或改裝成過渡性房屋
除了再推出綠置居及新推出「港人首次上車盤」,施政報告同時宣佈多項支持建立過渡性房屋的措施。行政長官宣佈協助和促成各項由民間主導和推行的短期措施,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以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當中的社聯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和科學園的「貨櫃屋」已在早前在宣佈了,而「光屋」亦由社企「要有光」在五年前營辦。而最注目莫於是將工廈改裝成過渡性房屋,以此針對工廈劏房的問題,但是如何符合房屋及消防條例將會是一大難題。




過渡性房屋措施︰
- 善用政府閒置建築物,推出如「要有光」開拓的深井「光屋」項目的租住單位;
- 支持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試行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包括鼓勵市區重建局提供舊樓單位參與計劃;
- 促成香港房屋協會試行讓其轄下的資助房屋業主將未補價的單位以低於市值租金租給有需要的家庭;
- 研究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以及
- 協助非牟利機構研究在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等。